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大家就可以獲得念佛的功德資糧 ~星雲大師
佛光三好自然藝術創作頒獎 展現藝術與環保共生力量
由澳洲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會、國際佛光會雪梨協會與佛光山南天講堂聯合主辦的第三屆「2025佛光三好自然藝術創作活動—共生與共榮」頒獎典禮暨作品展,於7月26日在南天講堂舉行。匯聚逾200位嘉賓一同見證融和藝術、環保與生命教育的文化盛事。 |
![]() |
本屆活動主題為「共生與共榮」,鼓勵參賽者透過藝術創作與自然對話,傳遞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展覽作品形式多元,涵蓋立體裝置、葉片拼貼與乾燥花設計等,呈現參賽者對自然的細膩觀察與創意詮釋。藉由藝術教育在創作過程中學習尊重生命、珍惜資源,進而實踐環保行動。 |
![]() |
國際佛光會雪梨協會會長胡命安指出,活動不僅展現參賽者豐沛的創造力與善念,更讓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15「陸域生態」的理念,得以透過藝術形式深入社會。SDG15強調保護陸域生態系統,是全人類共同的責任。他呼籲每個人從日常做起,以行動落實永續價值,為下一代創造更美好的環境,也正是佛教提倡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榮的實踐。 |
![]() |
活動共分成年組與青少年組,頒發「佛光獎」、「特優獎」、「優等獎」與「佳作獎」等多項榮譽。頒獎典禮由南天講堂住持覺善法師與Patricia Prociv市議員等貴賓頒發獎項證書,鼓勵參賽者持續以創作推廣環保與三好精神。 |
![]() |
獲得成年組「佛光獎」的張慧霞表示,創作讓他更深刻體會大自然的美與生命的價值。他說:「在尋找素材的過程中,發現萬物皆有其存在的意義。即使是一片落葉,也能成為藝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優等獎得主葉美芝則以《靈山塔圖》展現自然與信仰的結合,他以最平凡的乾葉拼貼出靈山塔,象徵信仰與永續、生命的循環與重生。希望觀者能從中感受到自然的再生力量,共同建構和平與共榮的靈性空間。 |
![]() |
青少年組佳作獎得主Wilfred Loh也深受鼓舞地表示:「這個獎項讓我更有信心繼續創作。『共生與共榮』不僅是創作主題,也是對世界的願景。希望更多年輕人加入我們,透過藝術傳遞善念,為地球盡一分心力。」 |
![]() |
此次活動呼應佛光山2025年度主題「共生與共榮」,亦與長年推動的「三好理念」相呼應。透過這場活動看見創作者在呈現藝術美感的同時,傳遞環保意識與生命關懷,為社會注入溫暖與希望,描繪永續未來的藍圖。主辦單位希望持續擴大活動影響力,鼓勵更多人以藝術為橋梁,讓三好與永續的理念深入人心,共創美好世界。 |
![]() |
此次蒞臨嘉賓尙有佛光山澳紐總住持滿可法師、新州議員Julia Finn、Parramatta市議員Michael Ng與Patricia Prociv博士、新州美術館曹音博士、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會執行長覺舫法師、董事廖德培、俞維佳、郭菁,以及雪梨協會幹部、童軍團、參賽者與家長。 |
社教修持       |
服務項目       |
澳紐道場       |
佛學教育       |
佛光社區       |
功德捐助       |
||
課程表 | 道場參訪 | 雪梨南天講堂 | 佛教經典 | 南天義工 | 光明燈 | ||
修道會 | 佛化婚禮 | 南雪梨佛光緣 | 佛教音像 | 佛光青年團 | 慈善捐款 | ||
周末禅修 | 會議服務 | 北雪梨佛光緣 | 佛学知識 | 雪梨佛光協會 | |||
一日禪修 | 塔位牌位 | 佛光山中天寺 | 在線抄經 | ||||
餐飲住宿 | 墨爾本佛光山 | ||||||
家庭普照 | 西澳道場 | ||||||
紐西蘭佛光山 | |||||||
Copyright©1995-2025 Fo Guang Shan Nan Tien Temple,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版權所有:南天寺 www.nantien.org.au     E-mail: [email protected]
電話:+61 (2) 4272 0600 地址:180 Berkeley Road, Berkeley, NSW 2506, Australia
郵箱:PO Box 1336, Unanderra, NSW 2526, Austr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