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培法師於南天寺談讀書會

圖片
組織讀書會有困難嗎?主持讀書會有妙法嗎?這都是澳紐佛光人辦讀書會感到棘手的地方。佛光山臺灣區副秘書長覺培法師2月27日在南天寺的講座上,以活潑的語言和方式,與大眾分享他辦讀書會的體會和方法。

圖片
參加讀書會一定要識字嗎?並不。覺培法師表示,可以用各種調子的歌詠來代替文字,唱頌高僧大德們的詩偈,他即時帶動大眾,唱頌了宋代慧開禪師著名的「無門關」: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如此一曲,便帶動了講座的氣氛,來自紐西蘭、西澳等地的佛光團隊,都相繼熱烈地投入唱頌。讓讀書會從靜態到動態,隨著大眾的唱頌,不識字的人都可以領悟到曲中宣揚的佛法。

覺培法師說,從親友開始,兩個人以上便可以組織讀書會。以文會友,讀文章的內容和心得,讓不愛讀書的人做帶領人,讓大家一起進步。任何文章和眼前事物,都可以是讀書會的材料,討論也是不求基本結果。

圖片
他說明讀書會結合聞思修證的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提問題,第二層次是留心文章內出現的人事物,第三層次是做結論。覺培法師當場演示了一次由現場大眾一起參與的大型讀書會。他播放了一個名為「人間佛教的實踐 」的短片,其中顯示了佛光山從各方面推行人間佛教的成果。影片結束後,由負責提問的觀眾提出問題,然後彼此討論,互相作答,一場熱烘烘的討論就此展開。

在這個讀書會,大家從影片中「讀」到不少心得: 佛陀的教導是陽光,必須代代相承;佛教由叢林教育走出社會,與大眾結緣;人間佛教從認識自我、改變自我開始;人間佛教是開發自己,與人群互動,成就別人,也成就自己;比較佛光山與其他寺廟的不同;有教育便知道要提升;看到笑臉、看到法喜。

圖片
這次講座,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讓大家體悟了讀書會的過程是可以如此活潑。

在講座之前,來自中國的弘韻箜篌樂團6位成員和旅澳二胡演奏家劉瑩為大眾演奏民樂清明上河圖、民歌組曲和佛光梵唄組曲,餘音嫋嫋,贏得大眾如雷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