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大學對話」 探索跨越宗教的慈悲

 
6月25日,南天大學舉辦「南天大學對話」(NTI Conversations)系列講座,邀請美國喬治城大學 Matteo Ricci神學教授、現任美國神學學會會長Leo Lefebure教授主講「跨宗教視角下的慈悲」。透過實體與線上同步會議,約有20位各國人士與Lefebure教授共同探討,如何從佛教與天主教的倫理與靈性角度,以慈悲化解當今社會日益分裂的的困境。
 
圖片
 
Lefebure教授先從2大宗教傳統中對慈悲、愛、善相關字眼,如佛教的「慈」(metta)與「悲」(karuna),基督宗教的「無私之愛」(agape),以其字源、詮釋、基本定義等為基礎,開展對話。他指出雖然2大宗教在教義上各有不同,但皆從慈悲與愛出發,共同關懷人類的苦難與世界和平。他進一步分享佛教與天主教團體如何以實際行動回應苦難,並提出促進宗教間友誼的三階段模型:放下成見與預設;跨越藩籬,建立理解,消弭敵意,增進友誼;帶著新的視野與啟發,回歸自己的信仰道路。
 
圖片
 
講座中,Lefebure 教授亦提及5月在柬埔寨金邊舉行之「第八屆佛教與天主教國際交談會議」,主題為「修復與韌性·為和平共同努力」。該會議延續自1995年首次在佛光山舉辦的天主教與佛教對話傳統,與會者發表聯合聲明,引用《法句經》:「從非怨止怨,唯以忍止怨」,馬太福音:「使人和睦者有福」;結合佛教的慈悲與正念修持,以及天主教對寬恕與和解的強調,展現宗教在修復歷史創傷、化解衝突中的潛力與希望。
 
南天大學人間佛教中心主任覺瑋法師感謝 Lefebure 教授的深刻分享,並引用南天大學所誦回向偈「慈悲喜捨遍法界」重申慈悲在佛教修行的重要性。來自菲律賓的參與者 Cecile Manikan 分享道,認識佛教,豐富了她的生活修持。Lefebure 教授回應指出,修習慈心不失為實踐耶穌「愛你的仇人」教誨的具體方法,並強調:「跨宗教對話不僅增進相互理解,更能深化我們對自身信仰的體悟與實踐。」
 
會後,覺瑋法師代表人間佛教中心感謝與會者參與,並邀請大眾參加7月16日舉辦的下一場「南天大學對話」,將由 Philip Bewley 探討宗教間的共同探索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