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慈悲走出困境 南天大學線上工作坊

11月28日,澳洲南天大學人間佛教中心主任覺瑋法師接受新加坡漢傳佛學院 (Institute of Chinese Buddhism)邀請,以工作坊主題「自我慈悲—時代需求」(Self-Compassion: The need of the hour),暢談生活上的壓力、焦慮及抑鬱對身體及情緒健康有密切影響,鼓勵要以自我慈悲、同情、安慰等來關懷及善待自己,工作坊主要是希望線上與會大眾將慈悲落實在生活上,認識自己,用善意自我激勵,用輕鬆態度處理問題,並減少太苛刻自我要求。
 
覺瑋法師以BEST (Breath-呼吸、Exercise-運動、Sutra-佛經、Tree-樹木),簡要分享如何透過BEST,可以有規律、正確及輕鬆引導自己充電及走出困境。
 
圖片
 
法師強調,自我慈悲是從體驗珍貴的呼吸開始,呼吸是最自然及富營養的事情,並引用詩人Donna Martin的「呼吸是生命的老師」詩句,闡說「呼吸活在當下、呼吸感到生命的潮起潮落、呼吸支持和滋養我們、呼吸讓我們充滿能量,擺脫緊張和疲勞」;同時帶動與會大眾以觀呼吸禪修,希望大家找到平安和喜樂、發現自我慈悲、解脫苦痛、保持希望及互相關心。
 
 
法師並指出,上線開會、參加講座等會引致眼睛疲勞,如發現眼睛感到變焦疲勞,指導大家可以用簡單動作,磨擦雙手發熱並按在疲憊的眼睛上,能夠迅速消除疲倦,回復精神。
 
覺瑋法師說明,佛經是佛陀的教導,在修行上讓眾生減少自我、自私及慾望,並且加強在慈悲及智慧上的修持,接著引用《如是語經》及《中部》的佛法,更引用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獻給旅行者365日》其中的「跟誰爭,爭贏都是輸;不如跟自己爭,把自己做大做強,自己才是真正贏家…生命也因一次次遭遇和挫折,才能留下人生的幽香」,勉勵大家用正確態度在生活上修行。
 
法師進一步提醒大家需要吸取教訓並回歸自然,因為大自然是一位偉大的老師,也是一位偉大的醫生,並分享在病假期間,以放輕鬆心情,躺在草地上以蟲子的眼光看待世界,發現以前沒有引起自己注意動植物的多樣性,簡單地坐在地上,讓地球母親的能量為自己充電,重新點燃擁有的內在力量,令人振奮。
 
工作坊開放線上提發問題,鑑於疫情引發起的焦慮及心理健康,與會大眾踴躍發問,希望更多認識在生活上為自己留出空間及自我慈悲我重要,主辦單位的Matthew Tan透過工作坊的啟發,更深刻感受到呼吸對目前緊張步伐及混亂生活能夠自我掌控的重要性。並禮請覺瑋法師安排另一項線上「虛擬茶敘」(Virtual Tea),與青年在線接心,暢談青年與佛教的未來,如何激勵佛教青年勇敢面對大時代並接受挑戰,從而追求佛教價值觀,並加強各宗教信仰的青年團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