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RA青年佛教團體參訪南天寺 認識「人間佛教」澳洲本土化

圖片
 
MITRA Youth Buddhist Network是青年佛教團體,2002年7月份雪梨科技大學舉行國際佛教大會後成立,目的是凝聚與幫助青年佛教團體研讀和弘揚佛法,成員有Unibodhi、MacBuddhi及雪梨地區各大學的青年佛教團體。
 
4月10日在MITRA指導與教育協調員Dora Cheung的帶領下,13位成員參訪佛光山南天寺,澳洲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會執行長覺舫法師、澳洲南天大學人間佛教中心主任覺瑋法師、南天寺社教知理法師及南天大學講師Dr. Nadine Levy歡喜接待,為成員作深度導覽。
 
圖片
 
圖片
 
圖片
 
覺舫法師引導成員在大雄寶殿禮佛,簡要介紹南天寺建寺過程,是凝聚十方大眾30年的生命力量,在南半球啟用的最大寺院,大雄寶殿內沒有柱子,代表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推動的「人間佛教」,是以人為本,同時介紹五方佛意義及會堂功能。覺舫法師並說明連接南天寺與南天大學的南天橋,寓意東西方文化交流,佛教宗教與現代高等教育結合在一起,代表「人性」的溝通;而南天大學建築在一塊垃圾地上,寓意大學是從污泥中長出的一朵蓮花,透過大學教育,發掘每個人的佛性,人人皆可以透過修行成佛。
 
知理法師介紹南天寺建寺緣起與佛光山在教育、文化、慈善及共修的四大宗旨,並帶領成員在禪堂觀賞大師「一筆字」及說明其意義。適逢南天寺慶祝佛誕節,知理法師引導成員至丹墀的浴佛池,並為成員解釋佛陀聖誕與浴佛意義,大家依序浴佛與許願。
 
圖片
 
圖片
 
覺瑋法師了解大部份成員仍然就讀大學,從交流中發現大家擔心畢業後的就業問題,法師用「戒、定、慧」勉勵大家,以「戒」為主,心存正確的道德觀,選擇正當的事業;以蓮花茶做譬喻,通過端茶等簡單動作也需要定力,鼓勵成員們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觀察因緣;以「慧」及正知正見處理事情,不要執著,修持「自我慈悲」,將危機化為轉機,隨緣放下自在。
 
大家對南天大學提供的課程非常感興趣,部份成員更希望將來有機會選擇就讀南天大學,提昇佛學領域,解行並重,將理念落實在生活上。首次參訪南天寺的西雪梨大學佛教禪修協會主席Cameron和協會秘書Laura,讚歎南天寺的寧靜與祥和,對南天大學的課程有更多認識,同時了解Vesak Day的意義,很高興在寺院浴佛,並發願學佛,清淨自己的身口意。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來自印尼佛教家庭的雪梨大學生Aaron表示,參訪南天寺是希望更深入認識佛教,學習佛教的慈悲,佛教讓自己歡喜、快樂;印象最深刻是法師介紹建寺緣起、過程與星雲大師在澳洲推動的「人間佛教」,讓他可以應用同情心化解歧視與仇恨,幫助大家活出快樂人生。雪梨大學佛教協會主席Scott,沉浸和融入於南天寺的祥和環境,更感受到南天寺是一所具正念的建築物與佛教團體,希望Unibodhi將來與南天寺進行更多的合作機會。
 
MITRA指導與教育協調員Dora Cheung之前與父母親來臥龍崗旅遊,曾參訪南天寺,這次拜訪南天大學的宗史館,更深入了解星雲大師在澳洲推動「人間佛教」歷史及經辦教育的意義,真正感受到大師的慈悲。此外,Dora Cheung更了解南天大學課程的實用與多元化,法師與每個人均笑容滿面,和藹可親,很感謝能夠與南天寺結下善緣。